记者 杜静波 摄
6月28日下午,省政协召开“加快推进我省储能产业发展”专题协商座谈会。
(相关资料图)
省政协委员,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武建学建议:
陕西省是新能源大省。据现有评估数据,风光资源经济技术可开发量约1.5亿kW,开发潜力较大。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需要储能调节弥补新能源的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等缺陷,促进新能源消纳、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目前,除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将在2024年建成投产外,陕西省暂无成规模的储能项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抽水蓄能站点资源与新能源资源、负荷的空间分布不匹配。
抽水蓄能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成熟、最安全、最具规模化发展条件的储能项目。陕西省新能源资源、负荷主要分布在陕北和关中地区,但受地形地质条件、生态环保因素限制,陕北、关中地区抽水蓄能站点资源有限、建设条件较差,站点多在陕南地区,资源分布与需求的空间匹配性较差。从建设周期看,新能源一般在1年左右,抽水蓄能电站一般为6年~7年,近期抽水蓄能发展难以满足新能源发展需求。
2.新型储能缺少顶层设计。在新型储能方面有部分专项规划,但缺乏系统研究。以压缩空气储能为例,省内几家设计院在开展规划研究工作,对需求规模和布局尚未形成统一方案。相关新型储能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如锂离子电池安全技术标准、消防标准不完善,业内对电化学储能消防安全认识不统一,影响新型储能发展。
3.新型储能发展仍存在诸多技术装备问题。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等新型储能建设周期相对较短、应用场景广泛,但技术成熟度相对较低、有的装备国产化率不高,还有诸多问题待破解:电化学储能存在进一步降低成本及安全运行问题;压缩空气储能存在成本偏高、受地质条件影响大等问题;氢储能存在能源转化效率低、投资成本高,在制储输环节均有一系列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4.新型储能成本回收机制和商业模式不成熟。新型储能电源和负荷双重属性使其参与市场的身份难以界定,加上项目定位和模式多样,价格机制形成难度大,成本回收困难。电力市场目前的运行机制,难以准确反映新型储能多重价值,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亟需出台有效的电价支持政策。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建议
(一)做好新型储能顶层规划设计
1.重视规划引领,加强规划衔接。统筹储能发展各项工作,制定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如压缩空气储能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与能源、电力等规划的衔接,特别是与抽水蓄能规划的衔接,确保发展规划有效引导储能行业发展。
2.明确功能定位,做好规划布局。结合省内资源禀赋和电力发展需求、产业分布,合理做好储能发展布局,明确各地市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如抽水蓄能项目虽然技术成熟、经济安全,但受地形地质条件、生态环保因素影响较大,不是每个地市都适合发展,要在科学论证需求规模和明确服务对象的基础上,合理布局,避免不管条件一哄而上。陕北、关中、陕南储能发展应各有侧重。
3.加强标准建设,促进健康发展。按照储能发展和安全运行需求,结合省情特点,研究制定新型储能的安全、消防等技术标准,规范储能系统建设运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二)加快推进储能项目建设
1.加快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周期长,要做好抽水蓄能需求规模论证和新增项目纳规工作,确保抽水蓄能科学有序发展;做好已开工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确保按期投产;条件成熟的项目,要尽快核准、尽早开工、早日投产发挥作用。
2.积极开展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紧紧把握国家开展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工作契机,积极推进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熔盐储热、氢储能等示范项目,通过示范项目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产业化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加快推进第一批共享储能项目建设,研究解决共享储能发展中的问题。
(三)加强储能核心技术、装备研发
1.加强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推动锂离子电池等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出台政策鼓励采用盐穴、人工硐室、废弃矿洞等建设储气库,研究深埋盐穴开发利用条件,掌握压缩空气储能核心技术。利用风光弃电、工业废热等进行熔岩储热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在榆林探索开展新能源制氢、储氢、氢能综合利用研究。加强省内储能相关国家实验室、高等院校、设计院产学研融合,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推动储能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提升。
2.完善新型储能产业链。依托省属企业陕鼓动力,扩大在大型节能高效压缩机设计制造方面的核心优势,促进压缩空气产业链发展。积极引入锂电负极材料、电解液等产业,培育废旧电池回收产业,健全电化学储能产业链,统筹优化省内各地市电化学储能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依托陕西氢能、陕汽、隆基氢能等龙头企业,加快氢能产运储加产业布局,推动氢能基地、氢能示范城市、加氢站、氢能重卡等上下游产业链及制氢装备制造业发展,打造陕北氢能产业基地。
(四)健全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和商业模式
明确储能电站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及市场化交易的准入条件、交易机制,研究出台储能电站调用、补贴政策,明确交易、结算细则,充分体现储能消纳新能源、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等多元应用价值。如完善峰谷电价政策、促进用户侧储能发展,研究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电价机制等。探索共享储能模式,鼓励新能源电站以自建、租用或购买等形式配置储能,鼓励发电企业、独立储能运营商通过市场化方式合理分配收益。
标签: